主要传播方式: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患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再通过叮咬健康人完成传播;
特殊情况:极少数可通过母婴传播(分娩时)或血液制品传播,日常接触(如握手、共餐)不会传染。
突发高热:体温迅速飙升至 39℃以上,持续 3-5 天,部分人可能伴随头痛、乏力;
剧烈关节痛:这是最典型的症状!多发生在手腕、膝盖、脚踝等大关节,呈对称性疼痛,痛感剧烈,甚至影响走路、穿衣,部分患者关节痛会持续数周,少数人可能残留关节不适;
斑丘疹皮疹:发热后 2-5 天,躯干、四肢会出现红色小疹子,可能轻微瘙痒,一般 3-7 天会自行消退,不留疤痕。
旅行防护: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疫区时,穿长袖长裤、戴帽子,涂抹含 DEET(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住宿时用蚊帐、关闭纱窗,避免在蚊子活跃时段(清晨、傍晚)长时间户外活动;
居家防蚊:定期清理花盆托盘、水缸、垃圾桶等积水容器(伊蚊喜欢在积水中产卵),使用蚊香、电蚊拍等灭蚊工具,老旧小区要注意清理楼道、阳台的积水;
健康监测:从疫区回国后,做好 14 天健康记录,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避免病毒传播。
及时就医:出现疑似症状别硬扛,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确诊;
对症治疗: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 —— 发热时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止痛(避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关节痛可通过冷敷、休息缓解,同时多喝水补充水分;
隔离防护:确诊后需隔离至发病后 5 天(这段时间患者血液中病毒浓度高,易被蚊子叮咬传播),隔离期间做好居家灭蚊,避免家人被感染。
误区 1:“关节痛忍忍就好”——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可能导致关节功能受限,需及时就医干预;
误区 2:“和登革热一样会出血”—— 基孔肯雅热极少出现出血症状,核心区别是关节痛更剧烈;
误区 3:“蚊子咬了就会感染”—— 只有蚊子叮咬过感染者,才可能携带病毒,做好防护就能降低风险。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茶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cyard.cn/post/1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茶苑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大揭秘》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茶苑号]内容主要涵盖:茶苑号,新闻资讯,高校信息,大学专业,志愿填报,疫情知识,健康生活,经验分享,游戏解说
本文概览: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来自蚊虫的“疼痛警报”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名字源于非洲方言,意为“弯腰驼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