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的来源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它的名字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当地语言,意为“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蜷缩身体的症状。该病毒在20世纪中叶被发现,并不是新的病毒。


小蚊子制造的大麻烦

①传染源: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可发生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③易感人群: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主要在非洲、亚洲和美洲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基孔肯雅热会导致发烧和严重的关节痛,通常会使人虚弱,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其他症状包括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 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引起,这是一种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RNA病毒。基孔肯雅热这个名字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土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变得扭曲”。

基孔肯雅热病毒首先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被发现,随后在非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有发现。1967年在泰国以及1970年代在印度首次记录了城市中的疾病暴发。自2004年以来,基孔肯雅热病毒的暴发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部分原因是病毒变异使病毒更容易通过白纹伊蚊传播。

基孔肯雅热病毒现已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 110多个国家被发现。在高比例人口被感染后免疫的岛屿上,传播已被阻断;然而,在大部分人口尚未被感染的国家,传播往往持续存在。所有存在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种群的区域现在都经历了当地的蚊媒传播。

基孔肯雅热有哪些症状?

(一)基孔肯雅热会导致 发烧和 严重的关节痛,通常会使人虚弱,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二)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基孔肯雅热疾病通常在患者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后 4-8天(范围为2-12天)发作。其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的关节痛。关节痛通常使人虚弱,一般会持续几天,但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长达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

(三)其他 常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偶尔也有关于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的眼部、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 年幼和年老患者患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分娩期间感染的新生儿和患有基础死亡风险。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图片1.png

基孔肯雅热病毒由蚊子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它们也可以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

这些蚊子主要在白天叮咬。它们在装有死水的容器中产卵。当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血液中有基孔肯雅热病毒循环的人时,蚊子可以摄入病毒。

然后,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几天,到达其唾液腺,在蚊子叮咬人后传播到新的人类宿主体内。病毒再次开始在这个新感染者体内复制,并在其血液中达到高浓度,此时病毒可以进一步感染其他蚊子,并延续传播循环。

如何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

(一) 通过避免蚊虫叮咬来预防感染是最好的保护。怀疑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的患者应在患病的第一周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进一步传播给蚊子,并进而通过蚊子感染其他人。

(二) 减少基孔肯雅热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控制蚊子媒介。这需要通过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和支持当地的蚊虫控制方案,在减少蚊虫滋生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 在基孔肯雅热疫情期间,有效喷洒杀虫剂。杀虫剂应用于蚊子降落的容器内部和周围的表面,并用于处理容器中的水以杀死未成熟的幼虫。白天睡觉的人,如小孩、病人或老人,应使用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来预防蚊虫日间叮咬。

(四) 建议穿能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暴露于日间叮咬病媒的衣服。应该用纱窗和纱门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驱虫剂可以严格按照产品标签的说明涂在暴露的皮肤上或衣服上。驱虫剂应该含有避蚊胺或淫羊藿素。

(五)前往基孔肯雅热传播活跃地区的人应 采取基本的纱窗以防止蚊子进入。

预防基孔肯雅热海关在行动

(二) 加大对来自基孔肯雅热病毒疫区入境船舶、航空器、集装箱、货物、快件和邮件 开展的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输入性病媒生物传入风险,为及时调整入境检疫查验策略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三)在口岸病媒生物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防止传染病区域流行风险。

供稿单位:天津新港海关、卫生检疫处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关节剧痛、皮疹、肌肉酸痛、结膜充血。具体分析如下:

1.突发高热: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至39℃以上,伴随寒战与头痛,发热通常持续3至7天,退热后可能反复,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并及时补液。

2.关节剧痛:多累及手腕、脚踝等小关节,疼痛呈对称性且活动受限,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康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并辅以热敷缓解。

3.皮疹:发热后2至5天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发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伴有轻微瘙痒,皮疹约一周消退,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4.肌肉酸痛:全身肌肉尤其背部与四肢明显酸痛,伴随乏力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逐步恢复轻度拉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5.结膜充血:约三成患者出现眼部充血或畏光,通常随发热消退而缓解,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部并避免强光刺激。

急性期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加重消化负担。康复阶段关节疼痛未完全缓解时,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就医。日常防蚊措施是预防关键,尤其雨季需清除积水。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茶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cyard.cn/post/33.html

(1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admin
    admin 2025-10-13

    我是茶苑号的签约作者“admin”!

  • admin
    admin 2025-10-13

    希望本篇文章《“基孔肯雅热”的来源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 admin
    admin 2025-10-13

    本站[茶苑号]内容主要涵盖:茶苑号,新闻资讯,高校信息,大学专业,志愿填报,疫情知识,健康生活,经验分享,游戏解说

  • admin
    admin 2025-10-13

    本文概览: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

    联系我们

    邮件:柠檬网络@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