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2024 年 7 月,刘女士抱着 1 岁的小宇与亲属冯小姐一同到某鸡公煲店用餐。店员按流程将热水壶放在餐桌上,刘女士抱着小宇入座后开始看手机,冯小姐进入座位和餐桌中间区域后未入座,也未取下左肩上的双肩包,而是站着整理物品。随后,冯小姐双手前伸放打包盒时,双肩包滑落撞翻热水壶,热水泼洒在小宇身上,导致小宇二度烫伤,住院治疗多日。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案件后,追加冯小姐为第三人。小宇父母认为饭店未作提醒或设置警示标识,将热水壶放于幼童可触及处,且事后未有效救助,应承担直接侵权责任,遂索赔近 7 万元。饭店则辩称店员已提醒,且餐桌和立柱有警示标识,小宇受伤是冯小姐所致,刘女士也未尽监护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事故因冯小姐背包滑落撞翻水壶所致,冯小姐有重大过失。刘女士作为监护人,入座后看手机,疏于对孩子安全的注意。同时,餐厅内多处张贴了警示标识,即便未口头提醒构成安全保障义务履行瑕疵,也并非损害直接原因,仅可能为第三人侵权提供间接条件,饭店只应承担补充责任。而小宇父母明确放弃对冯小姐主张权利,径行向饭店索赔,法院不予支持。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驳回小宇父母索赔近 7 万元的诉请,同时对饭店及经营者自愿补偿 6000 元的行为予以照准。小宇父母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一、核心紧急处理步骤(“冲、脱、泡、盖、送” 五步法)
1. 第一步:“冲”——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关键第一步)
操作方法:烫伤后 1 分钟内,立即将孩子烫伤部位(如手、脚、手臂等)放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水流要平缓,避免过强冲击伤口。
冲洗时间:至少持续 15-20 分钟,或直到孩子感觉疼痛明显缓解(即使烫伤看起来不严重,也需足够时间降温,避免余热持续损伤深层皮肤)。
注意事项:
若烫伤部位在面部、颈部等无法直接冲淋的区域,可用干净的冷水浸湿毛巾,轻轻敷在烫伤处,并频繁更换毛巾保持低温。
水温以 15-25℃为宜(接近室温,不冰手),避免用冰水或过冷的水,防止冻伤加重组织损伤。
2. 第二步:“脱”—— 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避免撕扯伤口)
操作方法:冲洗降温后,用剪刀(避免用手撕扯)小心剪开烫伤部位的衣物(如袖子、裤子),若衣物与皮肤粘连(如化纤衣物遇热粘在皮肤上),切勿强行剥离,可保留粘连部分,待就医后由医生处理。
注意事项:
脱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摩擦烫伤创面,导致水疱破裂或皮肤破损。
若孩子佩戴首饰(如手镯、项链),需及时取下,防止后续肿胀导致无法取下。
3. 第三步:“泡”—— 持续冷水浸泡(仅限小面积、浅度烫伤)
适用情况:仅适用于四肢小面积烫伤(如手掌、脚掌,面积不超过孩子手掌大小),且无皮肤破损、水疱未破的情况。
操作方法:将烫伤的肢体放入浅盆冷水中浸泡,持续 15-20 分钟(与冲洗时间可叠加,总降温时间建议不低于 30 分钟),期间可轻轻搅动水,保持水温均匀。
禁忌情况:
面部、颈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或大面积烫伤(如躯干、整只手臂 / 腿部),禁止浸泡,以免发生休克或感染。
若皮肤已破损、水疱破裂,也不能浸泡,防止污水污染伤口引发感染。
4. 第四步:“盖”—— 用干净敷料覆盖伤口(保护创面)
操作方法:浸泡或冲洗后,用无菌纱布、干净的医用脱脂棉(或干净、柔软、透气的纯棉毛巾,需提前消毒或确保无灰尘)轻轻覆盖在烫伤创面上,避免过紧压迫伤口。
注意事项:
禁止用创可贴、保鲜膜、塑料袋等不透气的物品覆盖,以免创面缺氧、滋生细菌,加重感染。
若有小水疱(直径<1cm),不要自行挑破,水疱皮能保护创面,降低感染风险;若水疱较大(直径>1cm)或位于易摩擦部位(如关节处),需就医后由医生处理。
5. 第五步:“送”—— 及时就医(根据烫伤程度判断是否需要)
必须立即就医的情况(重点!):
烫伤部位:面部、颈部、会阴部、关节处(如手腕、膝盖)或大面积烫伤(超过孩子手掌 2 倍大小)。
烫伤深度:皮肤呈红色、肿胀明显,或出现大水疱、皮肤破损、创面发白 / 发黑(提示中度或重度烫伤)。
特殊人群:婴幼儿(尤其是 1 岁以下)、老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即使烫伤看起来轻微,也建议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就医注意事项:
就医途中,继续用干净敷料覆盖伤口,避免创面暴露在空气中;若孩子疼痛哭闹,可适当安抚,但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止痛药(需遵医嘱)。
向医生清晰描述烫伤原因(如热水、热油、蒸汽)、烫伤时间、紧急处理过程,便于医生判断伤情。
二、绝对禁止的错误处理方式(避免加重伤害)
禁止涂牙膏、酱油、香油、芦荟胶等 “偏方”:这些物质不仅无法缓解疼痛,还会堵塞创面毛孔,影响皮肤散热,且可能含有细菌,导致感染;同时,深色物质(如酱油)会掩盖创面颜色,干扰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
禁止用手揉搓、抓挠伤口:即使孩子疼痛哭闹,也不要用手触摸或揉搓创面,避免皮肤破损、水疱破裂,增加感染风险。
禁止在伤口上撒盐、涂碘伏 / 酒精(除非医生指导):盐会刺激创面,加重疼痛;碘伏 / 酒精虽有消毒作用,但会刺激破损皮肤,导致剧烈疼痛,仅适用于伤口周围正常皮肤的消毒,而非创面本身。
禁止给烫伤后休克的孩子喂水 / 喂药:若孩子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需立即让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窒息),并拨打 120,不要喂任何食物或水,以免引发呕吐、误吸。
三、婴幼儿烫伤的特殊注意事项
婴幼儿皮肤娇嫩,即使是轻微热水(如 50℃以上)也可能造成深度烫伤,因此紧急处理时更需轻柔,避免摩擦创面。
若孩子烫伤后哭闹不止、拒食、发热,或创面出现红肿、渗液、流脓等感染迹象,需立即就医,不可拖延。
就医时建议选择儿科或烧伤科专科医院,医生更熟悉婴幼儿皮肤特点,能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如使用儿童专用烫伤药膏,避免刺激性药物)。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茶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cyard.cn/post/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茶苑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1岁幼儿在餐厅被亲属撞翻的热水壶烫伤,应该如何进行紧急处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茶苑号]内容主要涵盖:茶苑号,新闻资讯,高校信息,大学专业,志愿填报,疫情知识,健康生活,经验分享,游戏解说
本文概览:2025年10月1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的判决结果。1岁幼儿在餐厅被亲属撞翻的热水壶烫伤,父母...